由中华预防医学会生物制品分会主办、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和国药励展展览有限责任公司承办、国药中生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和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疫苗专业委员会协办的“2011中国生物制品年会暨第十一次全国生物制品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9月21—23日在四川成都圆满召开。出席会议的中华预防医学会和生物制品分会领导有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生物制品分会主任委员封多佳,中国药品食品检定研究院副院长、中华预防医学会生物制品分会副主任委员王军志,副主任委员朱威、沈心亮、谢贵林。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党委书记、副董事长王丽峰,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杨晓明,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四川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彭渝,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徐祖信,成都市科技局副局长李志毅等领导应邀出席了会议。来自全国各地从事生物制品研究开发、生产及使用等单位的400余名代表参加了研讨会。会议共收到征文100余篇,并出版了论文集。
大会开幕式由分会王军志副主任主持。封多佳主任致开幕词,他说,本次研讨会是生物制品界的学术盛会,不仅规模宏大,而且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切合当前国家对各领域通力合作,预防重大疾病及传染病的要求。投送论文的作者单位遍及生物制品各领域,涵盖了国药中生集团所属企业、中检院、医科院昆明所以及其他生物技术产业研发、生产单位,加强了基础研究单位与应用研究单位的合作交流,为科研成果的转化提供了机会,也为科技人员提供了跨学科学习、交流的平台,扩展了科研思路,贯彻了生物制品分会为广大专业工作者服务,为学科发展服务的工作宗旨。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彭渝对本次年会在成都召开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本次盛会云集了全国生物医药界最具权威和影响力的科研工作者,最具实力和创新力的企业,在“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衷心希望各位专家为四川省生物医药的创新与发展献计献策,提升四川省生物医药产业技术水平。
国药集团党委书记王丽峰代表中国医药集团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她表示,当前生物技术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关注生命,关爱健康,已成为世人的首要责任。近年来,在国家“863”等重大科技计划推动下,我国生物制品领域的研究和发展非常迅速,各方面的研究工作均有了较大的进展,取得了高水平的具有应用前景的成果。通过本次研讨会,总结过去几年的研究工作,认真分析发达国家研究动态和我国该领域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深入探讨未来发展的前景和对策,对我国生物制品研究水平的提高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总经理杨晓明代表会议承办方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辞。他表示,年会为我国生物制品界掌握生物科技前沿进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培养生物制品学科人才提供了广阔的技术交流平台,为加强生物制品基础及应用研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营造了和谐的学术研讨氛围。他衷心希望本次年会圆满成功,希望各参会代表在成都期间的学术交流有所收获,生活愉快。
开幕式结束后,大会进行了特邀专家报告和论文交流报告,分别由分会副主任沈心亮、常委杨净思、委员晏子厚、王玉琳和曾令冰主持。中华预防医学会王陇德会长作了题为《遵循客观规律,科学指导保健》的报告。王军志、徐建国、王佑春、张林崎、梁米芳、梁争论、李文辉、李秀玲、魏博、申硕、宇学峰、Qi Zeng、Guenter Jasgschies、John Machulski等国内外专家所作的报告,内容涵概新疫苗的研发进展,疫苗申报的规范、标准,疫苗质量控制的新技术、新进展,疫苗经济学,疫苗安全评价、疫苗佐剂以及基因工程抗体平台技术进展等,内容丰富,既有研究动态,又有发展战略;既有本学科的前沿课题进展,又有新技术的展望;既有生物制品质量管理,又有疫苗效果考核报告以及疫苗经济学的论述,得到了与会代表的广泛好评。
本次会议收到的论文范围涵盖了基础研究、疫苗的研制、检测技术、工艺研究、制品质量控制、疫苗效果考核等方面,涉及本专业的各个领域。论文集反映了近两年来我国生物制品的研究成果与动态,经评审,选出21篇文章在会上进行交流。交流报告加深了生物制品界各单位、同仁之间的沟通,也给与会者创造了一个密切交流的场所和未来合作的平台。此次投送论文的作者单位遍及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疾病控制部门以及其他生物技术产品的研发、生产单位,体现出当前传染病的预防各领域通力合作的模式。
会议期间,召开了中华预防医学会生物制品分会委员会,在委员会上讨论了2012年分会工作计划、年会办会方案等事宜。委员会研究决定,中国生物制品年会今后将每年召开一次。中国生物制品年会暨第十二次全国生物制品学术研讨会将于2012年在武汉召开,会议的学术支持单位为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
联系我们:中华预防医学会科普信息部 版权所有 中华预防医学会 备案号:京ICP备13001313-1号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47号楼雍贵中心A座8层 电子邮箱:cpma@cpma.org.cn 邮政编码:10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