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预防医学会
您现在所在位置: 首页 > 表彰奖励 > 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 > 第三届 > 成果介绍
成果介绍
一等奖-医院感染监控与预防及其关键技术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0 来源:

项目名称:医院感染监控与预防及其关键技术的研究

完成单位: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完成人:府伟灵,夏涵,游建萍,黄庆,张波,陈庆海,姚春艳,黄君富,王丰,陈鸣,刘明华,将天伦,罗阳,张晓莉

一、项目概况:

项目起止时间:

198811日至20091231

项目资助:

国家863重大专项:便携式压电传感器芯片病原微生物分析系统的研制(2002AARZ2023

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组合靶基因传感器芯片及自动检测仪(96-A23-04-04

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生物传感器芯片及自动检测仪关键技术的研究(8327)、军队十一五科技攻关:病原微生物快速检验关键技术及设备的研究(06G07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LSAW-pcPNA基因传感器的构建及其液相响应机理的实验研究(30400107)、基于蛋白质-DNA相互作用新型生物传感器的构建及其响应机理研究(20405016)、适配子型声板波生物传感器阵列的构建(30400420)、肽核酸水平剪切型声板波基因传感器阵列的构建(30270388)、压电石英谐振式组合靶基因检测仪的研制(39870831

国内外研究进展:

医院感染已成为全球面临的高发性公共卫生问题,不仅是住院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可导致住院日延长,额外医疗费用增加,直接影响医院的整体医疗服务质量。研究发现,医院感染监测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重要手段。然而,目前医院感染监测与预防面临以下问题:①医院感染监测技术落后,仍常用传统的细菌培养和体外药物敏感性分析方法,操作繁琐、耗时长,不能对医院感染治疗和预防及时提供指导信息。②医院感染监测的病原微生物种类单一,仅局限于细菌,还未开展病毒感染的监测,原因在于缺乏简单、快速的病毒监测手段。③医院感染预防技术仍停留于常规消毒灭菌、空气监测和抗菌素使用管理等常规方法上,目前还没有一种可靠的医院感染预测方法。由此可见,我国迫切需要研究建立符合我国医院感染监控与预防需求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新设备。

研究目的与方法:

为了实现对感染性病原微生物快速、准确的监控,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促进我国医院感染的发展和防控水平的提高,本项目围绕医院感染监测与预防的关键技术问题,把分子生物学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生物信息学技术、病毒光导灭活技术引入医院感染监控与预防领域,在医院感染病毒快速监测、细菌及其耐药性快速监测、MRSA爆发流行监测、器官移植术后医院感染预测、RNA病毒灭活及传染病病房医院感染控制与预防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深入研究。

二、项目研究结果和结论:

本项目在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863计划等课题资助下,历经二十余年的实验与临床研究,在医院感染快速检测、医院感染预测及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取得如下创新性成果:

1.率先构建压电石英晶体传感器检测平台,并与肽核酸、链置换扩增技术有机整合,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压电传感器阵列自动检测仪,显著提高了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监测的效率和检测灵敏度,为病毒、细菌的快速监测及耐药性的监测提供了新技术与新装备。

2.自行研发了单侧延长臂发夹型DNA探针及非对称环发夹型DNA探针技术,成功构建了多重耐药基因发夹型DNA探针芯片检测技术,实现了病原微生物及其耐药基因多重靶点的高通量、高特异、快速检测,为医院感染快速检测病原微生物及其耐药基因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3.首次建立基于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肾移植术后医院感染预测方法,为开展器官移植术后医院感染的预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成功建立MRSAIRS-PCR基因分型方法,及时、有效地控制了MRSA院内爆发流行。

4.建立了医院感染预测模型,自行设计开发了医院感染自动预测软件,并联合“军字1号”系统构建了医院感染预测分析网络系统,实现医院感染信息院内联网分析及预测,显著提高了预测的准确性和智能化程度,为医院感染的早期预测提供了一种准确可靠的新方法。

5.成功研制出单波长点阵式光敏型RNA病毒灭活仪,具有灭菌时间短,灭活效果好,无毒副作用和环境污染等优点,可广泛用于人体表面及粘膜、物体表面和空气中病毒的灭活,为灭活RNA病毒提供了一种高效、快捷的技术和新设备。

6.建立了改良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穿刺操作规程,制定了传染病病房医院感染控制及预防新策略,通过手卫生和职业暴露防护措施的实施,避免了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使得输液反应发生率降低至0.1%,有效地减少了医院感染风险。

三、项目推广应用情况:

项目共发表论文130篇,其中SCI收录论文9篇(总影响因子达31.118),中华系列医学杂志论文69篇,总计被引用1289次。申报国家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8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件、实用新型专利2件。主(承)办国际和全国性学术会议7次,技术办班3次,参加国内外会议31次。研究成果曾获重庆市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及重庆市电教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先后培养了博士后3名、博士25名、硕士46名,进修生121名。项目成果已在国内10家医院推广试用,共测试了1万多例临床标本,已将相关专利和技术方法转让于北京赛德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获得利润374.1万元。已与德国Fraunhoefer研究院签署了合作研发协议,扩大了项目的国际影响力。

分享到  
中华预防医学会

每日更新 |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中华预防医学会科普信息部    版权所有 中华预防医学会    备案号:京ICP备13001313-1号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47号楼雍贵中心A座8层    电子邮箱:cpma@cpma.org.cn     邮政编码:10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