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预防医学会
您现在所在位置: 首页 > 表彰奖励 > 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 > 第二届 > 成果介绍
成果介绍
二等奖-我国艾滋病高危人群基数估计方法及其在流行形势分析中应用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9 来源:

项目名称:我国艾滋病高危人群基数估计方法及其在流行形势分析中应用的研究

完成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大学

完成人:吕繁、张大鹏、陈曦、吴玉华、贾曼红、栾荣生、林鹏、吴尊友、王岚、王丽艳

一、项目概况:

由卫生部重点课题(艾滋病高危人群基数估计及流行形势分析的方法学研究,WA2002-03-01)、“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桥梁人群传播艾滋病的模式及相关阻断策略研究2004BA719A02)、UNAIDSImproveEstimatesandProjectionsofHIV/AIDSanditsImpactChinaHQ/03/467886HQ/05/402824)等项目资助,20029-200812月开展了我国艾滋病高危人群基数估计方法及其在流行形势分析中应用的研究2002年以前,国内外对中国艾滋病疫情数字有不同的判断和报道,各种报道数字相去甚远。客观、准确分析艾滋病在中国的流行形势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前提,艾滋病高危人群基数是流行形势分析的核心变量之一。由于没有标准的估计方法,一直缺乏艾滋病高危人群基数估计的可靠数据。开发艾滋病高危人群基数估计方法,客观估计艾滋病高危人群基数,进而结合感染率等资料进行分析,对流行形势做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是本研究的主要目的。

二、项目研究结果和结论:

研究形成了高危人群基数估计的两大类方法:直接计数法(包括普查法、枚举法)和间接推算法(包括人群调查法、乘数法、除数法、捕获标记再捕获法、提名法等),探索出不同方法应用于不同人群时的优缺点、使用条件及标准化流程。研究出版了《艾滋病高危行为人群基数估计方法及应用》,是国内首部相关内容的专著。

研究确定了适于我国艾滋病低流行和聚集流行的疫情估计方法并利用我国相关研究结果对其参数、使用范围等进行改进形成了我国艾滋病疫情估计及预测的使用手册。

本研究首次在疫情估计中提出现存活感染者和病人数的概念(此前一直是累计数),2005年得出国际社会认可的我国现存活感染者和病人数为65万,使国内外对于中国艾滋病感染人数达成共识。

构建了综合利用多元化数据进行艾滋病流行形势分析的框架,2003年,首次全面、清晰地阐明了我国艾滋病流行现状及特点。2004年首次提出男男性接触人群艾滋病流行的危险性不容忽视的结论,并为后来的调查数据所证实。这些为“四免一关怀”政策的出台提供了重要依据。

三、项目推广应用情况:

1、研究成果用于2003年、2005年和2007年全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艾滋病疫情估计工作;用于全球基金第三、四、五轮项目地区(覆盖21个省、自治区)主要目标人群基数的估计(卫生部疾控局及20余个省份等提供了成果应用证明)

2.形成全国艾滋病疫情估计和流行形势分析结果,用于卫生部、联合国中国艾滋病专题组发布的20032005年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

3.2005年疫情估计结果被UNAIDS专家引用作为2006年全球艾滋病疫情进展报告中有关中国的疫情数字

4.课题组成员编写、出版了国内首部《艾滋病高危行为人群基数估计方法及其应用》专著

5.发表相关论文131篇;其中,英文文章20篇,被SCI收录11篇、被SSCI收录4篇(累计影响因子108.88,),被引63次;国内文献收录102篇,被引641次。为多部艾滋病防治专著撰写了15章、节;培养了18名研究生。

6.研究成果对于全国及各地准确掌握现存活的感染人数起到关键作用,使国内外对于中国艾滋病流行形势达成共识为“四免一关怀”等政策的形成和艾滋病防治工作重点的确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促进了我国艾滋病监测系统的完善。

分享到  
中华预防医学会

每日更新 |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中华预防医学会科普信息部    版权所有 中华预防医学会    备案号:京ICP备13001313-1号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47号楼雍贵中心A座8层    电子邮箱:cpma@cpma.org.cn     邮政编码:10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