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预防医学会
您现在所在位置: 首页 > 表彰奖励 > 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 > 第二届 > 成果介绍
成果介绍
二等奖-伤寒监测与控制的现场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9 来源:

项目名称:伤寒监测与控制的现场试验研究

项目完成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项目完成人:董柏青、杨进、王鸣柳、张杰、梁大斌、

林玫、谭冬梅、曾竣、唐振柱、司国爱、廖和壮、

龚健、李翠云、杨宏徽、吴兴华、秦卫文、权怡、

方锦嵩、MohammadAliCamiloJAcosta

RLeonOchiaiJinkyungParkJohnDClemens

项目研究起止年月:20015月~200712

项目研究经费来源:国际疫苗研究所

项目概况

控制伤寒发病和流行的根本措施是提供安全的饮用水、保证食品安全和良好的环境卫生。但在发展中国家难以寻找到保证安全用水及改善卫生状况的价廉方法,而且无法在短期内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加上近年来全球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造成大量慢性带菌者的积累从而加重了疾病负担。因而急需寻找和采取有效、可行的策略来预防和控制伤寒。疫苗接种是一种经济、便捷、有效的途径。伤寒疫苗于二十世纪60年代初期已得到开发,我国于60-70年代开展了伤寒全菌疫苗接种,但因其副反应大、群众难以接受而停止使用。Ty21a疫苗虽安全性和保护效果较好,但因其价格高而难以在发展中国家推广。二十世纪80年代,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NIH)研发出伤寒Vi疫苗,与Ty21a疫苗相比有更稳定的保护效果和安全性,为单剂量疫苗且价格低廉,成为了控制伤寒的有力武器。为查清固定人群伤寒病原学确诊的发病率、死亡率和病死率以及流行病学特征,并通过接种伤寒Vi疫苗来作为该病首要预防的方法向伤寒地方性流行地区推广,广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国际疫苗研究所(IVI,韩国)于20012005年的开展了Vi疫苗效果观察为主的伤寒监测与控制的现场试验研究项目。

项目为多中心跨学科的整群随机对照的临床干预试验项目。为获得固定观察人群病原学确诊的伤寒发病率、死亡率及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和评价大规模伤寒Vi疫苗接种的可行性、安全性以及伤寒Vi疫苗保护效果,通过开展人口动力学调查确定研究人群,建立起一个覆盖所有研究人群、涵盖97所医疗单位的伤寒监测系统,进行了长达5年的固定人群伤寒发病监测和死亡监测;运用GISID查找等技术建立起一套伤寒传染源的网络管理技术;采用整群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探讨和评价大规模伤寒Vi疫苗接种的可行性、疫苗保护效果以及伤寒Vi疫苗和对照疫苗A+C群流脑疫苗的安全性

项目结果和结论

1、建立了高敏感性的发热症状监测系统,早期发现了伤寒、副伤寒疑似病例,及时发现和处理了2起伤寒副伤寒暴发疫情和广西首起SARS疫情。

2、获得了固定人群伤寒和甲型副伤寒的病原确诊的发病率(分别为1.79/10万和15.21/10万)、死亡率(均为0.00/10万)、病死率(均0.00%)以及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

3、采用GIS技术和ID查找等网络管理的新技术运用于伤寒副伤寒监测和传染源的管理工作当中能提高其效率和准确性。GIS技术运用于伤寒监测系统能够直观地反映整个监测系统状况,及时发现监测的薄弱环节。

4、组群随机抽样法应用于大规模疫苗效果观察试验,能较好的控制组间混杂因子,使干预的实际效果得到科学的评价;实施也比较简单,被干预对象容易接受,可行性高。

5、利用现有卫生资源,能够开展全人群伤寒Vi疫苗和流脑A+C疫苗大规模疫苗接种。在大规模疫苗接种中,通过补漏接种,接种率低的组群的接种率能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而对于接种率较高的组群,接种率提高则不明显。以成人为主体的大规模疫苗接种中,受教育程度、住户的经济收入以及城乡差别对接种率并无直接影响;流动性大、老年人、居住年限短是影响疫苗接种率的主要因素。

6、经过整群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证明伤寒Vi疫苗和流脑A+C疫苗是安全有效的,可适用于不同年龄段人群大规模疫苗接种。

7、大规模伤寒Vi疫苗接种的保护效率低于疫苗临床三期试验的保护效率。伤寒Vi疫苗接种后,明显降低观察组和对照组人群发病率(X2=7.76P=0.005)。大规模伤寒Vi疫苗接种能产生群体保护效果,为今后制定疫苗接种策略提供科学依据。伤寒Vi疫苗保护期为3年。

8、证实了监测区引起伤寒、副伤寒的流行优势菌型已由伤寒沙门菌转变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

9、应用国际先进技术和试剂,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伤寒、副伤寒监测方法、分离培养技术和试验室的质量控制体系。

10、应用TubexTyphidotM两项快诊新技术能提高伤寒、副伤寒的诊断率。

项目推广应用情况

研究成果的部分技术内容已被卫生部组织编写的《伤寒副伤寒防治手册》(2006年新版)和部颁《伤寒、副伤寒诊断标准》(2008年)采用,用于指导全国伤寒防治工作。研究项目共公开发表论文共46篇(含最近两年)。其中SCI杂志发表20篇(合计影响因子72分,被引用次数142次),国内发表26篇。2005年多篇研究论文在第六届国际伤寒学术研讨会上作大会发言。培养了2名博士研究生和3位硕士研究生。经过项目研究成果推介,国产伤寒Vi疫苗得到国际同行认可,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承担了印度、巴基斯坦等项目国家伤寒Vi疫苗的生产技术和人员培训,体现了负责任大国在该领域的引领作用。

分享到  
中华预防医学会

每日更新 |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中华预防医学会科普信息部    版权所有 中华预防医学会    备案号:京ICP备13001313-1号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47号楼雍贵中心A座8层    电子邮箱:cpma@cpma.org.cn     邮政编码:10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