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预防医学会
您现在所在位置: 首页 > 表彰奖励 > 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 > 第二届 > 成果介绍
成果介绍
二等奖-烟草暴露的人群心脑血管病危害的流行病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9 来源:

项目名称:烟草暴露的人群心脑血管病危害的流行病学研究

完成单位: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香港大学医学院社会医学系

完成人:何耀、姜斌、林大庆、黄久仪、李良寿、李兰荪、王洁、石丘玲、姜勇、常青

一、项目概况: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吸烟人群(3.5亿),有半数以上的人口暴露于被动吸烟(5.4亿)。在本系列研究之初的1986年,烟草暴露对中国人群的心血管病危害及其相关致病机理研究尚属起步阶段,由于诊断标准不一致及诊断精度较低、研究设计和调查方法不规范等原因,国内有关吸烟对心脑血管作用的研究结果不一致,有些甚至相互矛盾,且影响了与国外同类研究资料的可比性,当时较为重要的科学问题有:吸烟对我国人群CVD的危害程度和流行特点是否与西方一样?在我国这种低胆固醇水平的人群中,吸烟和被动吸烟是否与心脑血管病发病有关;烟草暴露(主动或被动)致心脑血管病的致病机理是否存在关键的代谢中介机制和病理学证据;吸烟与高血压、高血脂、代谢综合征等新老危险因素间对心脑血管病的发病是否存在联合协同作用。本系列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基金、全军医药卫生科研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香港大学学术交流与科研基金等资助,历时21年(1986年至2007年),研究人群包括近1500例的医院病例和5000多名有一定代表性的(街道居民、工厂企业、军队人员)社区人群,前后共设计完成六类(现况调查、病例-对照及病例-病例研究、前瞻性队列研究、实验研究和循证医学研究)42个研究报告。课题组在不同人群中运用多种研究设计,采用冠脉造影、胰岛素抵抗测定等高新技术的方法学集成创新,使研究结果与国外同类研究具有可比性且更为科学可靠。

二、项目研究结果和结论:

1、在国内外首次报告了被动吸烟与中国女性冠心病(1989,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94,英国医学杂志BMJ)、脑卒中、外周血管病(2008,循环杂志Circulation)的关系,其患病风险比无被动吸烟暴露者升高50~100%。

2、在国内外较早地前瞻性研究和评估了吸烟对我国城市中老年人群的归因危险(1997,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总死亡(男44%;女14%)、心血管病死亡(男33%,女7%),而戒烟可使总死亡的风险下降56%,心血管病下降93%,肺癌下降50%(2002,流行病学年报AnEpidemiol)。

3、自1988年起开始发表主动吸烟的健康危害报告,先后研究报告了吸烟与冠心病、脑卒中、外周血管病、肺癌、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等烟草相关疾病发生的关系及危害程度。

4、有关早发性心血管病的病因研究发现:中青年人群中生活行为危险因素的聚集度尤其是吸烟的暴露水平较高,提示我国近20年来心脑血管病发病年龄的年轻化与人群中吸烟的大规模流行有关。

5、烟草暴露对心血管系统致病机理研究显示,其机制与血凝升高、胰岛素抵抗、脂代谢紊乱有关;且观察到烟草烟雾暴露量愈大患者的动脉硬化程度愈严重的病理学证据(1996,动脉硬化杂志Atherosclerosis;2007,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6、人群和实验研究均发现,吸烟与高血压、高血脂、代谢综合征等心脑血管危险因素间有较明确的致发病风险倍增的联合作用(1992,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9,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

三、项目推广应用情况:

完成博士论文4篇,硕士论文7篇,在国内外共发表论文42篇(其中英文19篇,中文23篇),被SCI收录12篇,Medline收录16篇,SCI累计影响因子65.8,SCI单篇最高引用率为55次,累计他引率为171次,国内学术刊物和专著的累计他引率为29次。路透社、新华社、华盛顿邮报、英国每日电讯报、人民日报等国内外媒体、网站有近100篇各类文字和图片报道。相关成果曾获国际心脏病联盟每4年评选一名的“青年研究者奖”,并收入WHO西太区控烟规划、美国劳工署有关“工作场所吸烟的健康危害”的技术报告、英国医学年鉴、中国国家控烟规划、中国履行《WHO国际烟草控制公约》进展报告、中国控烟报告和北京无烟奥运行动计划等政策性文件,并被编入国家及相关省市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的各类教材、宣教材料近10余种,发行量近万余册(份),产生了广泛而良好的社会影响。

分享到  
中华预防医学会

每日更新 |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中华预防医学会科普信息部    版权所有 中华预防医学会    备案号:京ICP备13001313-1号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47号楼雍贵中心A座8层    电子邮箱:cpma@cpma.org.cn     邮政编码:10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