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富硒大蒜的开发及其安全性和临床前应用研究
完成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北京中新蕾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
完成人:杨文婕,邓大君,林少彬,孙杰,毛德倩,李卫东,陈竞,谷连坤,杨艳华,杨志勇
一、项目概况:
项目和资金来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富硒大蒜预防胃癌效果研究及含硒组分的粗制备(39600121)我国代表性根茎类叶类富硒植物硒形态及健康价值研究(30170800);新型高效低毒硒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效果及其与载体关系研究(30471454)。
北京市科委科技合同项目:富硒大蒜开发前研究(No.9555100200);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富硒大蒜防治实验性胃癌及其分子机制(7972009)
企业资助:人群试应用的安全性和效果观察研究。
项目起止时间:1997年1月-2008年12月。
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等是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慢性疾病,硒预防控制这些现代慢性疾病是硒营养研究领域重要方向之一。预防慢病用硒特点是补充时间长,补充剂量高,必须采用“高效安全”硒种类,以确保满足长期补充超营养剂量硒的安全性。
应用超营养剂量硒时,市售化学形态明确的硒种类或表现出“高毒性”或“低毒低效”,极大地限制了现有富硒产品在预防人群慢性疾病中的实际应用,迫切需要开发功能明确、安全性高的新型硒种类产品。利用生物多态性和生物硒形态多样性优势,通过生物代谢调控技术合成新型含硒化合物遂成为获取“安全高效”硒种类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
本项目以营养学研究为主、结合农业和药学的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通过对新型富硒大蒜的研发、硒形态的化学鉴定和定量分析及其功能、机理和毒理学等系统研究,获得含硒化学形态和含量分布模式独特的新型富硒大蒜及支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科学证据,为应用硒预控慢病提供理想富硒原料和理论依据。
二、项目研究结果和结论:
1、通过大蒜品种筛选、生产环境和土质筛选以及生物调控技术应用研究,首次开发出含硒形态独特、有效硒形态转化率高、硒种类和含量模式不同于目前市售含硒量高的大蒜农产品(如硒蒜、高硒蒜、活性硒蒜、活性有机硒蒜等)的新型富硒大蒜原料,并发展了有效稳定其中硒形态和功能活性产品的加工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采用ICR小鼠、昆明小鼠、SD大鼠、Beagle犬等系列动物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和长期毒性、致突变和致畸等模型试验,研究结果显示:我们发展的新型富硒大蒜无致突变作用、骨髓抑制作用以及致畸毒性,安全剂量达到亚硒酸钠的4倍以上;长期应用超营养量硒新型富硒大蒜时,富硒大蒜硒与目前市售硒产品在动物肌体内分布模式显著不同,摄入超营养量富硒大蒜,动物体内主要硒累积器官是红血球和脾,摄取超营养量其他源硒,动物体内主要累积器官为肝和肾,表明超营养量新型富硒大蒜硒能够有效避免硒对肌体重要器官的损害,新型硒形态及其含量分布模式是新型富硒大蒜高安全性的物质基础。
3、体外试验和动物诱发癌、移植癌、炎症以及其他慢性疾病等多种体内模型实验发现:新型富硒大蒜硒在预防实验性肿瘤的发生、灭活化学致癌物、抑制移植癌生长炎症清除治疗和抑制高脂血症等方面有明显作用,效果普遍高于普通大蒜以及亚硒酸钠等传统硒形态。
4、对生产基地自选用富硒大蒜种植户成年居民连续观察8-11年,结果发现多数观察对象实际食用量在200-1200mg/d(以硒计,以下同)范围内,其中有50%的居民食用量超过我国推荐的UL值,只有2名早期服用富硒大蒜超过4000mg/d的居民出现掉发增多现象,矫正用量后一个月内恢复正常,表明新型富硒大蒜安全性高。
5、2005-2008年,以低硒人群以及其他需要补充硒营养的患者为对象,涉及约10万名处于低硒营养状况居民、300余名癌症患者以及5000名其他疾病患者为观察对象,对服用新型富硒大蒜者反馈回来的客观有效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初步证实新型富硒大蒜安全性高,对某些疾病患者有益。
三、项目推广应用情况
2006-2008年试推广期间,直接从新型富硒大蒜获得的利润近千万。试推广应用工作初步证实新型富硒大蒜除可以用于安全定量补充人体硒营养不足外,在预防和治疗多种现代慢性疾病中的应用前景广阔,经进一步夯实研究成果和广泛的推广应用,有望为我国创造极高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培养研究生10余名,发表论文22篇,国内外学术交流30多人次。
联系我们:中华预防医学会科普信息部 版权所有 中华预防医学会 备案号:京ICP备13001313-1号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47号楼雍贵中心A座8层 电子邮箱:cpma@cpma.org.cn 邮政编码:10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