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预防医学会
您现在所在位置: 首页 > 表彰奖励 > 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 > 第二届 > 成果介绍
成果介绍
三等奖-创建无烟环境的综合干预模式和评估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9 来源:

项目名称:创建无烟环境的综合干预模式和评估体系研究

完成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完成人:杨功焕、马少俊、万霞、陈爱平、杨杰、周久顺、刘世炜、吴岚艳

一、项目概况:

创建无烟环境是WHO推荐的控烟策略。中国过去10年开展了很多创建“无烟医院”、“无烟学校”活动,但是二手烟暴露率没有任何改变依然为53%,表明仅停留在行政干预层面是无效的。从20037-200812月,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FOGARTY国际中心资助的“烟草控制流行病学、监测和干预能力建设项目”(项目号:RO1-HL-73699)和彭博全球控烟基金支持的“迈向无烟中国”项目(项目号:870-2233)经费的支持下,研究团队对影响二手烟暴露的流行特点、影响因素,以及建立100%无烟环境建设的干预模式及评估体系进行系统研究。

本项目分为两阶段进行,1)研究阶段(三省内3个干预县和3个对照县):首先通过12000人的定量调查和大规模的定性调查,包括针对医生、教师、学生、干部和农民等80组专题小组,和35组针对医院院长、学校校长、卫生局局长等管理干部的个人深入访谈,对中国人群二手烟暴露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包括知识、态度、以及社会风俗和政策等因素进行系统研究。根据研究发现,并比对100%无烟环境建设的理想模式,提出了相对应的防治策略,并针对每一策略,通过项目实践,提炼干预活动要点,形成适合中国特点的,创建无烟环境的干预模式;并发展了评估策略、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2)验证阶段(在20个省40个市县6400万人群中验证):①推广验证干预模式和评估体系,提炼预防二手烟暴露的五大策略及关键活动要点;②形成培训材料、指南和工具,规范干预活动;③通过基线调查、2次过程评估,及效果评估,验证预防策略和工具包的有效性;④中央和地方联动进行项目干预,放大项目效果,形成轰动效应;⑤结合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能力,建立控烟网络。

二、项目研究结果和结论:

通过本研究,初步得出了以下几点结果及结论:

1发现了高吸烟率、烟草危害知识的缺乏、有效政策文本的缺乏和执行不力、控烟能力薄弱、敬烟习俗等是导致高二手烟暴露的主要因素;

2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预防控制二手烟的综合干预模式和关键活动要点,包括1)发布或修改和有效实施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政策和法规;2)通过健康教育和媒体传播开展社会动员,促使人们了解吸烟和二手烟的危害,了解预防控制二手烟的必要性和策略,改变相互敬烟的社会习俗;3)通过医院、学校、政府机关和公共场所等无烟机构创建活动,逐渐减少人们暴露于二手烟的机会,增进人们选择不受二手烟雾危害的能力;4)通过多种途径,倡导无烟家庭和无烟社区,支持社会习俗得改变,以逐渐建立和营造一个免于二手烟暴露的社会环境;5)逐渐建立烟草控制的社会网络,提高网络成员单位和社会的控烟能力,逐渐形成全社会参与控烟的良好局面。

3形成有针对性的培训材料、指南和工具包,规范预防二手烟暴露的干预活动,发展了一批针对吸烟和二手烟暴露危害健康、公共场所不抽烟等关键信息、送礼不送烟的媒体传播材料,以及一套过程和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形成计算机辅助的评估工具;

4通过14个月的干预,40个市县中19个地区修改出台了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政策,行政办公楼均扩大为禁止吸烟的场所。以医院为例,无人吸烟比例从14%上升到58%;提高了人们对烟草和二手烟草烟雾危害的认识,了解二手烟暴露易患肺癌的比例从68%上升到85%;逐步改变相互敬烟社会风俗,使不同场所二手烟暴露比例均下降了50%,学校下降63%,家庭内下降25%

三、项目推广应用情况:

项目总结的经验已经为WHO制定100%无烟环境政策建议、为中国修订“无烟医院”标准提供证据,并为多个控烟项目开展提供工具;培养了近1.8万人次的控烟人员,在20个省建立了示范区,提高了各地控烟能力;树立了送礼不送烟的社会新风气;动员民众参与控烟,142万人次通过网络点击支持烟盒图片警语改善烟草危害知识的公民提案,有力地促进了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特别是8条和11条)在中国的执行。

本项目出版7本专著,包括Fogarty项目:“中国烟草控制流行病学、监测和干预能力建设”系列丛书(4本:定量调查、定性调查、干预模式建立与过程评估、效果评估)、迈向无烟中国:干预计划制定指南、迈向无烟中国:基线调查报告、中国控制被动吸烟地方立法研究。在tobaccocontroljournalofhealthcommunicationbiomedicalandenvironmentalsciences、中国预防杂志等发表了12篇中英文论文。培养了硕士生3名、博士生5名。

分享到  
中华预防医学会

每日更新 |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中华预防医学会科普信息部    版权所有 中华预防医学会    备案号:京ICP备13001313-1号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47号楼雍贵中心A座8层    电子邮箱:cpma@cpma.org.cn     邮政编码:100062